桥梁工程施工案例-桥梁上部主体工程(4)
1、地基处理
根据现场情况,现浇箱梁施工段地基处理主要分四种方式:
(1)全部位于道路路面上,直接支撑支架,仅对基坑回填的部分进行处理。基坑回填采用灰土分层夯实。
(2)部分位于道路路面上,不在路面上的部分采用40cm8%的石灰土硬化,其上浇注15cm素混凝土,以保证与路面部分承载力相近。
2、支架和模板设计
(1)普通地段
满堂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,支架立杆按90×90cm的间距进行布设,横杆间距为120cm,在箱梁横梁、腹板位置立杆加密为60cm。在翼缘板下立杆间距可调整为120cm。具体到不同的梁型时必须进行承载力检算后,确定符合承载力要求的支架搭设方案,并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严格的验算。支架的设计要保证支架跨中Z大挠度不大于支架跨度的1/800或控制在10mm以内,包括非弹性变化在内。
根据需搭设支架的高度,合理安排适当型号的支架进行搭设。满堂支架下均设横向的扫地杆,支架纵横向通体打剪刀撑,使支架形成一个整体,有较好的整体性。支架竖杆节点在同一截面内不超过50%。
支架搭设完毕,要求标高、坡度、轴线基本形成,使底模能顺利铺设。支架顶设置垫木作为横向分配梁,垫木尺寸一般为10×10cm,根据纵坡要求,调整垫木高度尺寸,保证其平整度,垫木间距30cm,其上铺设竹胶板作为底模。
箱梁模板底模采用16mm厚的复合竹胶板,内模采用木模或竹胶板,外侧模采用整体钢模板。侧模及翼板采用竹胶板。碗口支架垫木组合支撑体系,模板体系搁置在支架体系上。内、外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保证梁各部形状几何尺寸。
支架搭设完毕后做一联整体超载25%(梁体自重+模板、支架重+施工荷载)的预压试验,准确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,以及地基的沉降量。在立底模时采取相应的预留沉降量措施。预留沉降量按实测的预压沉降量设置,混凝土浇筑后的支架下沉量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,并设置相同的预留沉降量。满堂脚手架以强度控制。
雨季时在箱梁投影范围外做截水沟,将水及时排出,确保箱梁支架范围不积水。
(2)预留通道
桥梁工程施工需预留通道处有多处,对于处于两联箱梁相邻处的路口,优先采用改道和调整施工顺序相结合的施工方案。对于无法进行改道施工的,通道跨度小于6米的采用支架上搭设工字钢;跨越交叉路口处,采用65式军用墩作支墩,I40工字钢作纵横梁,净空满足公路限界要求,其上及两端满铺脚手架施工。支墩采用65式军用墩,净间距一般在5米左右,纵横梁采用I40工字钢。
个别地段或者路口由于施工受场地限制,工字钢支墩的形式采用密布脚手架的施工方案,支墩处基础进行特殊处理:在原硬路面上,路面清理整平,原地面现浇混凝土块作为支架基础,立65式军用墩;当采用脚手架作为支墩时,可直接在整平、夯实的地面上铺方木作为基础。